题目:
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标准答案: 1、D 2、C 3、ABC
题目:
1、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 1、D 2、D 3、(1)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3)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题目: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
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3、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正确答案: 1、A 2、C
3、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题目:
1、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3、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
1、A 2、B 3、C
题目: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
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3、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正确答案: 1、A 2、C
3、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题目:
1、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3、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
1、A 2、B 3、C
题目:
1、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
A.全民性
B.基础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2、“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 )
A.年龄
B.学习成绩
C.智力发展水平
D.学习兴趣
3、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正确答案:
1、C 2、B 3、A
题目: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正确答案:
1、C 2、C 3、B 4、C
题目: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3.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正确答案: 1.答案:C 2.答案:ABCD 3.答案:BCE
题目:
1、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
A.1908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31年
2、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
A.教育的历史性
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
D.教育的继承性
3、上好课的前提是( )
A.目的明确
B.备好课
C.选择好教学方法
D.了解学生
正确答案:
1、B 2、C 3、B
题目:
1、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A.简洁
B.与讲授相结合
C.讲究展示的方法
D.讲究艺术性
2、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
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3、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4、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1、ABC 2、CD 3、BD 4、ABC
题目:
1、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2、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分几个阶段?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
正确答案:
1、 BCE 2、答案要点: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等四个阶段。(4分)
影响因素:(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述方式;(2)动机和情绪状态对解决问题的影响;(3)联想与原型启示;(4)正负迁移与特殊、非特殊迁移;(5)定势(心向)的作用;(6)个性因素。
3、答案要点: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分) (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1分) (3)热爱学生;(1分)
(4)集体协作的精神;(1分) (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分)
题目:
1、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2、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
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
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3、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4、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1、BCDE 2、CD 3、BD 4、ABC
题目:
1、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3、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正确答案:
1、A 2、A 3、B 4、B
题目:
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3、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
A.非指导教学
B.先行组织者
C.合作教育学
D.程序教学
4、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正确答案: 1、B 2、A 3、BD 4、ABC
题目:
1、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2、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
A.奖惩式
B.高难度教学
C.暗示教学
D.程序教学
3、 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正确答案: 1、A 2、A B C 3、B
题目:
1.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班集体?
2.我国学制改革应坚持哪几条基本原则?
3.教师的素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引导班集体不断前进,必须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为此,班主任要善于不断提出既能振奋学生精神又符合本班实际的班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选择和培养积极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工作。使之真正成为班集体的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班风是指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气,对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起着支配作用。班主任要通过讲道理、树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手段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线。班级学生共同参加的活动使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班主任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吸引广大学生,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2.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首先要使教育内部各级各类学校结构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其次,要使教育同外部的比例关系合理,把整个学校系统纳入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使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作出科学的宏观预测。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有统一的教育目的,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所谓多样性,是指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应具有多层次,多规格的具体培养目标及各种类型的办学形式和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要求。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首先应面向社会对全体成员进行普及教育。学制系统中,义务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承担普及任务。其次,考虑提高,培养高一级人才。总之,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较长的时期内,教育体系应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可对学制的某一方面适当做些调整,这就是灵活性。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把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3.教师的素养是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要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集体协作精神,并能严格要求自己,诲人不倦,学而不厌。
其次是知识素养。教师在有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的基础上,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还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能力素养是教师素养又一重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主要应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和自我调控能力。
题目:
1、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3、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
正确答案:
1、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2、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3、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4、76页 一、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治的稳定发展。
题目: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下列哪一项( )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3.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想多观光风景、游玩,又害怕多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下列哪一项(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4.人们对英雄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正义感
正确答案: 1.C 2.A 3.C 4.A